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,“實體經濟”再次進入地方兩會熱詞榜,“智能制造”廣受多地熱捧。另據之前媒體報道,入列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或達30個。專家認為,未來,我國制造業東部轉向高端裝備制造、中部產業升級、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“新三極”格局有望加速成型,而智能制造則成為制造業的新突破口。
智能制造成地方兩會熱詞 各地政策望相繼落地,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檔口,廣西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,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、智能制造裝備、新能源汽車等,力爭先進制造業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%。江西提出全年推廣智能機械1000臺(套),培育4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、2個智能制造示范區,建設一批“智能工廠”、“數字化車間”。湖北提出著力抓好50家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,帶動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。安徽則提出在集成電路、太陽能光伏、高端數控機床、新能源汽車、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、燃氣輪機、智能機器人、語音等重點領域聚焦發力。
作為典型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,集成電路產業受到湖北、安徽等多地追捧。例如,湖北提出重點抓好國家存儲器基地等項目建設。資料顯示,2016年3月,總投資240億美元(約1600億元)的存儲器基地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啟動,項目實施主體為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(簡稱武漢新芯);同年7月,武漢新芯與紫光集團成立“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”,著力發展大規模存儲器。
湖北省正式發布《湖北省智能制造裝備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》提出,到2020年,湖北省智能制造裝備產值力爭達到2000億元,加速建成國家級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基地.湖北省將以高檔數控機床及系統、機器人、智能光電子裝備、智能增材制造裝備(3D打印)、智能交通運輸裝備、智能醫療裝備和智能制造核心基礎設備等七大領域為重點,開展核心技術攻關,培育40家年收入過10億元的骨干企業和50家集成能力強、輻射帶動力大的工程技術服務公司,參與全球智能制造的競爭與合作。
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裝備制造業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》和10個支撐子規劃近日發布。《規劃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自治區裝備制造業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,積極實施“一二三八十”工程。力爭到2020年,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以上,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2%,實現利潤110億元,實現國際營業收入200億元。